在患者眼中,医生就应该救死扶伤,病没治好,就是医生的失职。但他们不知道,并不是医生不尽力,而只是爱莫能助,这就是医学的局限性。
近百年来,科技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现代医学的进步,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得以实现,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等等,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到20世纪末,发达地区人口的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分别达到71.1岁和78.7岁。
但其实,现代医学还有许多的局限性:
1.至今仍有许多疾病病因不明
尽管无数医学先辈经过几百年的艰苦探索,尽管目前有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可用于疾病的研究,但是至今仍有许多疾病病因不明或尚未完全明了,诸如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结缔组织病等等。临床上凡是冠以原发性或特发性词头的疾病,其实都是至今人们还未找到其原因的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临床上,总是有患者会问:医生,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医生可能会说:你生活习惯不够好、缺乏运动、免疫力低下等等。但大部分情况下,医生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本来就是个未解之谜。
2.临床检查缺乏敏感、特异性的手段
通过实验室检查,我们可以知道人体内水和电解质、血液、细胞内外液体、免疫系统的变化;用心电图机、血压计、动脉血气分析仪等,可以监测每个时间点我们的生理功能变化;通过X光检查、CT、核磁共振、PET,可将人体进行横切面、竖切面、矢状面逐层剖析,观察内部组织结构。
但是以上所提到的检查手段,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给出确切的诊断,只能算是一个临床证据,还需要医生们像侦探一样去推理,由点及面,结合所有临床证据,推断出患者所患的疾病。例如肺癌,需要结合患者症状(有时候早期并没有症状)、血液中的肿瘤因子、影像学证据(胸片、CT等),再通过活检后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曾有这样的事例:患者是医生的熟人,消瘦、咯血,肿瘤因子稍高,结核抗体阴性,CT检查高度怀疑肺癌,医生建议活检确诊,但患者拒绝,表示基本确诊了不想再折腾,要求直接化疗,结果化疗了两次后,医院就诊,居然同意活检,检查结果为肺结核,该患者立马把他的熟人医生给告了。
可见,这些检查都是缺一不可的,如果能单靠抽血检查就确诊疾病,医生们也是乐见其成的,所以,希望下面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了。
3.许多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疾病的手段主要分为两种: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既然很多疾病连病因都不清楚,何谈对因治疗,所以绝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对症治疗。
所谓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血压高了,就降血压,非感染性咳嗽,就止咳化痰……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肝炎、溃疡病、肾小球肾炎以及结缔组织病、各种脑血管病、癫痫等均缺乏根治方法,只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很多慢性病都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复诊,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也不一定就是医生水平不行,很可能是因为医学的局限性。
4.药物治疗或者有创操作都是有风险的
“是药三分*”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世界上没有一种毫无副作用的药物,只是各种不同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程度、对人体危害程度不同罢了。作用与副作用实际上是相对而言,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就拿日常医疗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抗菌药物而言,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肾脏、肝脏、胃肠道均可产生一定的*性反应,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还会引起菌群失调,很大几率还会出现细菌耐药的情况。
像穿刺活检、内窥镜等有创检查手段或者各种微创、开刀的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尽管其风险率在总体上并不很高,比如千分之几或百分之一,但是目前尚难以预测这种风险到底会发生在哪位患者身上。每位患者及其家属都不愿意这种“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医生也是如此,然而这种意外的风险却是无法避免的。
当风险出现,应该是患者和医生一起承担,而不是推卸责任,像下面这个事例,钢板本身就有断裂的风险,虽然几率非常低,医生术前谈话也有把该风险告知。
5.慢性疾病的病变过程不可逆
就像时间不可以重来一样,人不可以逆转衰老。医学所能做到的,只是减缓衰老、恶化的脚步,并不能转变这种局面和结果,诸如阻塞性肺气肿乃至肺心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肝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乃至肾功能衰竭、脑血栓、脑出血等等。对于不可逆的疾病,要正确面对现实,而不能将不满发泄在医生身上。
不可否认,医生群体中存在害群之马,但那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医生都是尽心尽力为患者医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希望都能通过沟通来解决,很多时候,都只是因为患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而已。
你身边有对医生存在误解的人吗?让他看看这篇文章吧!
一年一度开学季
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好多“学习宝藏”!
点“阅读原文”,看看这学期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