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为何难治?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即诱导血管生成提供了肿瘤生长侵袭的微环境。因此,抗血管生成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期精准百家谈嘉宾: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钟殿胜,将讲述围绕肺癌的抗血管生成联合治疗的新进展。/抗血管生成联合TKI治疗进展/对于晚期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EGFR-TKI分子靶向药物有较好的疗效。抗血管生成与TKI的模式称之为「A+T」。这样的联合模式,具体疗效如何?钟殿胜为我们盘点了几个著名的研究:JO研究
研究入组了IIIB/IV期或复发的非鳞EGFR突变NSCLC患者,一线分别采用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单药厄洛替尼治疗。
研究首次证明,厄洛替尼治疗中加入贝伐珠单抗能够显著提高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PFS、ORR及DCR。NEJ研究研究纳入既往未接受化疗、IIIB/IV期或复发的EGFR激活突变非鳞NSCLC患者,随机分配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mg,每天1次),或厄洛替尼单药治疗(mg,每天1次)。研究截至年9月,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组PFS获益显著优于单药组,且耐受性良好。
RELAY
研究纳入EGFR突变阳性、IV期NSCLC或ECOGPS评分0-1患者,随机分配接受雷芦莫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或安慰剂联合厄洛替尼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和单药组的PFS分别为19.4个月和12.4个月,P<0.。在数值上比之前的联合治疗研究更具有优势。
CTONG9实验
研究纳入局部进展期,、转移或复发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未化疗、EGFR突变阳性(19号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R基因突变)、ECOGPS评分:0-1或有贝伐珠单抗使用指征患者,随机分配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或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研究设计和JO研究一样,但允许脑转移患者入组。主要研究终点PFS:18个月vs11.3个月,完全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两条曲线开始就分开,和JO的研究一样。综上,「A+T」的临床研究已经说明,获得PFS的优势是毋容置疑的,甚至可以达到奥希替尼的的数据。但仍有以下几个问题待解决:
最终是否能够拿到OS的获益?
后续序贯奥希替尼的病人有多少?即:达到一代序贯三代的机会有多少?
患者的副作用增大,是否在真实世界中影响A+T模式的使用?
其它:如对脑转移患者的获益数据需要补充;医生对实验的理解;医保及国家*策的影响等。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进展/目前,免疫治疗很火,但收益的患者还是相对较少,如果将抗血管生成与免疫联合会不会有「1+1>2」的效果:
IMpower研究
研究旨在评估atezolizumab+卡铂+紫杉醇(ACP)或atezolizumab+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ABCP)vs贝伐珠单抗+卡铂+紫杉醇(BCP)用于未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非鳞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对于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论是PFS还是OS,四联组都优于化疗组。在敏感性EGFR突变亚组和肝转移的患者中,ABCP组较BCP组的OS显著改善。IMpower研究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未来对于EGFR突变人群,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摸索到适合患者群的治疗方式
JVDF试验
JVDF试验,即Ramucirumab+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的1期扩展队列,评估了RAM+PEMBRO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NSCLC、尿路上皮癌和胆系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肿瘤缓解结果比较(RECISTv1.1标准)研究的ORR:42.3%,其中TPSPD-L%的ORR:56.3%,似乎比K药单药的ORR要好一些。/总结/抗血管生成药已经成为晚期NSCLC的重要治疗武器,晚期EGFR突变NSCLC的一线治疗的首要选择依旧是单药TKI治疗。TKI联合抗血管生成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PFS,可以作为晚期EGFR突变NSCLC的选择之一。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MED24医学传媒面向广大医生及医学生,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视频资讯平台。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