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上海疫情封控前的一周,萧梅老师在《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课上布置了一周田野观察的小作业,因闭环管理的同学纷纷选择了观察校园中的其他同学以及后勤工作者,食堂阿姨、宿管阿姨、小卖部大姐……与他/她们建立起各种“田野关系”的小故事。本期选登三份观察身边同学的作业,尽管一周观察时间短暂,但她们在不同的故事里,与邻为友,走近身边的田野,了解自己的周围。
本期推送的三篇文章,其观察对象都为校园中的同学们。在疫情当下,你是否也在为田野调查的展开而烦恼?那不如先对身边的校园生活进行一次观察实践吧,拒绝“摆烂”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调查时间:年3月26日-28日
调查地点:上海音乐学院(零陵路)羽毛球馆
田野及访谈对象:赵奕扬、施银淼
调查人:刘婷婷(中国传统音乐专业级博士研究生)
疫情封校之后,校园里运动的同学越来越多,最近几天户外比较寒冷,羽毛球馆成了大家的首选地点。于是,我想对羽毛球馆的同学们做一个田野调查,预分析疫情前后大学生群体对待运动的态度。
第一次寻找田野对象
时间:年3月26日星期六17:00
下午5点钟我到了球场,场内没有电,非常黑。一共有三块羽毛球场地,一块场地空着,另外两块场地的同学借着户外透进来的微光仍在打球。场外坐了几个人在休息。我在黑暗之中来到场外休息的人群里,寻找我的田野对象。
我先找到了一个女同学,和她说明自己想要做田野调查的用意,她身体向后靠,增加了和我的距离,并且说:“要不你找其他同学吧,”手同时指向了旁边的同学,我表示感谢之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走到一个男同学旁边。
出师不利让我刚进门时的信心有一点受挫,内心惴惴不安,说话时还有些紧张。幸运的是,这个身材魁梧的男生欣然接受了我将其作为田野对象的请求。此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
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田野对象,所以我们从羽毛球开始聊起。
我:你经常打球吗?
他:嗯,是的。每天都来打。
我:你现在是几年级?
他:我大三。
我:你为什么选择羽毛球这项运动?为什么没有选择跑步或打篮球?
(因为该场馆一半是羽毛球场地,一半是篮球场地,我们聊天的时候,正好有人在旁边打篮球)
他:学校太小,没有操场和专业跑步的场地,再说我也不太喜欢跑步。我是拉小提琴的,为了保护手,也不愿意打篮球,类似那种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容易让手受伤。
我:你每天打多长时间?
他:大概四、五个小时吧。
我:那么长时间啊,那你打的应该很好吧。
他:还可以吧。
我:最近几天是不是打球的人多了,因为疫情的缘故。
他:嗯,是比以前多了一些。
我:这么多人,能有机会上场打吗?
他:就轮流打呀,11个球,谁输了谁下场,大家轮着打。
我:哦,这已经成为这个场地的规则了吧?那要是有人不遵守呢?
他:那也没办法,上次就有两个人,一直打也不下场,大部分是新来的,不太知道这些规则吧。
我:像你这个level的,是不是和水平一般的打就没意思?
他:也还好,就是玩儿嘛,要不能打四、五个小时,不太费劲儿。
我:怎么一直没灯啊?
他:周一到周五,5点-6点停电一小时;周六、日,5点-7点停电两个小时。不知道为什么,学校的很多规定有时说不清。
我:你不去吃饭吗?
他:哦,让同学去打了,一会儿吃。
因为我并没有完全想好自己这次田野调查到底做什么,所以一直没有明确的主题,聊天中间出现了很多次长时间的沉默。正在这个时候,他同学打饭回来,为了不影响调查对象吃晚饭,我就离开了。
这时球场的灯还没有亮,我在场地里开始跳绳,灯亮之后,我的调查对象叫我一起打球,这个邀请我完全没有想到,因为我已经和其他同学约好了,于是拒绝了他善意的邀请。
灯亮之后,羽毛球场由原来的14人开始陆续增加,每个场地上都有四个人打球,周围也有很多人,有些人在做热身,随时准备上场;有些人看着,为场上每一个好球喝彩;有些人打累了坐在一边休息。球场的人越来越多,场上的其他地方,即使没有挂球网,凡是空间足够,也全部填满了打球的同学们。大家即使在“夹缝”中打球,仍然不会消减疫情封校期间,运动带来的快乐。
那位同学善良、接纳的态度,让我决定将他定为这次的田野对象。于是,离开球场之前,我找到了他,问他明天还来不来打球,他说明天下午就来打,我说那我明天再过来找你吧。他说可以。
就这样,第一天,我选定了田野对象。但至于要调查什么,心里还没有想好。
田野反思:
1.进入田野之前,没有具体的规划,导致田野调查有一定的盲目性。
2.找到田野对象之后,调查内容较为散乱,没有主题。
3.没有主动要到田野对象的联系方式,也没有问他的姓名。
4.拒绝了田野对象的打球邀请,错过了进一步沟通、交流的机会。
第二次踏入另一片田野
时间:年3月27日星期日16:30
为了不影响调查对象正常打球,我决定5点熄灯之后和他做访谈。我提前半小时到了球场,他正在场上打球,我坐在旁边开始观察。
场馆内的三块场地现在都有人打球,有双打的,也有两组单打混用一个球网的。为了保证两边的力量均衡,双打一般都是一男一女。我的田野对象球打的很好,一个人就可以应对两个人,他的同伴能接到的球不多,但为了照顾同伴,他会专门让出一些球给同伴接。球打的很精彩,也充满了欢乐。场外的台阶上,有一些同学一边打牌一边等着场上的下来,轮流打球的规则一直被所有人遵守。
5点一到,灯熄灭了,球场上的人都下场来,准备去餐厅吃饭。当我找寻我的田野对象时,却发现他不见了,这时我的内心又一次出现了挫折感,我感觉自己在那个环境中有点不知所措,我想去找找看,但是又没有起身,想着既然昨天已经约好,那就再等一下吧。
过了大约十分钟,我的田野对象再次出现,我主动和他打招呼,问他能不能聊一会,他说可以,我们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访谈。
这次,我首先问了他的姓名和专业。
赵奕扬,杭州人,提琴制作专业大三的学生,第二专业为中提琴表演。
我: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赵:我从小学小提琴,初二改学中提琴,并且通过了中提琴A级考核,进入高中特长班。我妈妈是护士,我可以上北大医学部的,但是我不知道那个专业要学什么,但是音乐我知道未来要学什么,所有就考了上海音乐学院。
我:我们班同学沈子钰就是中提琴专业。
赵:哦,她是我师姐,他16岁拿了中提琴国际顶尖比赛的金奖,非常厉害。
我:像她那么优秀的演奏者多吗?
赵:是的,很多,所以我选了提琴制作专业。
接下来的访谈内容针对提琴制作专业展开,以下是对于访谈内容的梳理与总结。
小提琴的面板与背板是不一样的木材,面板使用的是云杉,背板用的是枫木,每一棵树要长到5-10年才可以用于小提琴的制作。枫木的花纹很好看,选到一块好看的枫木也很不容易。木材中有欧料和国料两种,比较好的就是欧料,国料中云南、四川一带的也比较好。当一把小提琴制作好之后,也会随着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变化。如果在北方,木材中的水分被挥发掉,声音就会发生变化。当这把琴再回到材料所属地,声音又会变回来。很多世界名琴,都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木材中的水分被一点点挥发之后形成的状态。比如百年提琴的琴板比新琴的琴板要薄,就是一个佐证。
其间,赵奕扬给我看了一些他手机里存着的照片,让我了解到制作提琴的几个部分,看到了背板上好看的花纹是什么样子,他还让我看了他刚做好的一把琴。在整个讲述过程中,赵奕扬表现出对自己的专业既有热爱,也有自豪,因为他会演奏提琴,他可以通过自己演奏来感受做出来的琴的好坏,对于这一点他比较自豪。他也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对于我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在聊天中,我逐渐产生了一些疑问:
1.小提琴的制作木材是基础,那么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一样的声音吗?
2.不同风格的演奏,在木材的选用上会有所不同吗?
3.小提琴的选材对于音色、表演风格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以上问题我问过赵奕扬,但是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通过赵奕扬的介绍,我又认识了新的田野对象——提琴制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施银淼,希望可以进一步在提琴制作的层面,探索生态环境与提琴声音的关系。
田野反思:
1.聊天中间,赵奕扬讲的事情引发我的好奇时,我总是有些急迫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打乱了他讲述的节奏。
2.自己产生的一些主观判断,在访谈时有点引导对方认可我的倾向,没有将自己置于一个中间立场。
3.我接下来即将做的调查与本次田野作业“对于一个人的观察”有点相背离,调查内容与计划不符。
第三天获得最终答案
时间:年3月28日星期日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