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天灸吗?
咦,没听过,不过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那么
天灸是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
医院古中医科的大夫们怎么说
天灸是
依据天地的规律
年运变化的规律
个体禀赋规律及疾病的规律
通过辨证选穴
采用相应的药物敷贴
借助药物与穴位的共同作用
以期达到营卫二气正常运行
将邪气转化、归位的
中医外治方法
01
戊戌年年运的特点
火运太过
岁运为火运太过,司天(上半年)为太阳寒水,在泉(下半年)为太阴湿土。天地一气的运行总规律相对而言火逆,血精津液髓相对不足。
寒热虚实夹杂
临床易出现寒热虚实夹杂之证,尤以伏邪与外邪同气相求出现的热病、湿热病为多,有形无形之郁热成为了许多疾病的主要矛盾,出现伤津损液、热盛腐肉、焦骨伤筋、暗耗髓精之病机线路。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如《伤寒论》条所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立夏节气期间
多见火邪为害
外感抑
或
内生火邪
02
年疾病的特点
火邪为害
立夏节气期间临床多见火邪为害,无论外感抑或内生火邪,不同的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易理解的直接表现为火性上炎之热*证并不多见,临证体会由于三阴界面之太阴土不伏火、厥阴中化太过为火、少阴水寒水浅之龙火为害,一旦三者都发生了阳明热化变证,主要矛盾便发生了变化,此时清解阳明界面的火热之*为调治之关键。
临床表现为无原因咳嗽,自觉闷热,多汗、汗出后喜吹风,但不能长时间耐受空调风,易疲劳,身重,口干,喜凉饮,也喜欢香口食物,大便粘伴口臭,易发脾气;
阳明失阖的燥热之证
小满节气期间临床多见阳明失阖的燥热之证。
普遍规律为口干渴,多汗,以前不能耐受凉饮者现在可少量接受,饮后无不适,怕热或既往怕冷不能耐受一点空调风者现在转为不怕冷、可耐受27度空调温度,大便干结或质粘不爽,易早醒,部分人食欲下降,部分人喜味重或香口食物,舌偏红,苔色无论*或白,均为燥腻苔,甚者少苔,脉沉伏或偏大。调治重在凉肺凉肤不凉胃,即可达金生丽水之效。
天灸时间
我科依据年戊戌年运及疾病变化的规律配置了相应的天灸药物。根据个体禀赋规律和(或)患者的病机特点,开展辨证选穴的天灸治疗。
三伏贴
加强贴:.7.7
初伏:.7.17
中伏:.7.27
加强贴:.8.6
末伏:.8.16
天灸虽好
使用起来可不能马虎哦
因体质不同
健康状况不同
适用情况有别
那么
专家提示贴
走一个
03
温馨提示
1、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天灸也需要辨证施治。
2、怀孕、感染、皮肤病患者、出血性疾病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3、敷贴时间以小儿30分钟内,成人2小时内为宜,敷贴处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可及时将敷贴撕去;治疗后6-12小时内不宜洗澡。
4、天灸敷贴期间局部出现红肿或水泡,属正常现象,注意局部卫生,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严重感染者请及时就医。
来源
文字综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