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发薪?定期支付率乃“伪分红”
余儒文绘
“买了定期支付基金,我真的能每月获得6%收益么?”投资者老秦拿着基金宣传页疑惑道。
今年以来,基金行业把创新延伸到了产品的各个环节,近期交银施罗德、博时、工银瑞信三家基金公司携手刮起一阵“定期支付”概念风。“定期支付,月月发薪,年化支付率4%或6%”成了这类基金的卖点。但了解相关产品设计后,发现定期支付率并不等于约定收益率,实际上是有收益分收益,没有收益分本金。
本报孙琪
定期支付产品扎堆问世
7月伊始,国内首批定期支付型基金相继面世。
从产品名称上看,3家基金公司首批推出的定期支付产品极其雷同,分别为博时月月薪、工银月月薪和交银月月丰。其中工银月月薪和交银月月丰均属于开放式二级债基,可以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博时月月薪则为运作期为3年的纯债基金。
这3只产品具体支付比例方面大不同:最早发行的博时月月薪是对当期收益进行支付,比例不固定,更类似于分红;工银月月薪则是第一年支付比例为6%,随后每年底重新约定;交银月月丰则是每年4%的比例支付。此外,参与定期支付方式上,工银月月薪的持有人可以选择每月获得固定现金流或者滚动再投资,其他两只基金目前均为只提供现金。
“投资者在获得约定的现金支付后,持有的基金份额数将相应减少。”相关人士如此总结三只定期支付型基金共同点。
定期支付率≠收益率
“定期支付率越高,是否代表收益越高呢?”老秦希望尝鲜,但面对3只新基金举棋不定。
采访获悉,定期支付率不代表实际投资收益率,基金分红需要基金有正收益,定期支付则无需。
除了博时月月薪外,其它两只定期支付型产品均是按照约定的年化现金支付比率计算的定期支付金额,每期支付给基民的这笔金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当期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在基金投资亏损的情况下,基金也将进行定期支付,此时支付的就是基金本金。
简单来说。如果某基民购买了10万份的定期支付型基金,基金净值为1.2元,定期支付率为6%,每期的定期支付比率=年度支付比率/12,那么根据公式,
定期赎回的份额数为:100000
0.006/12=50份
该投资者获得现金支付额:50
1.20=60元
支付后该投资者账户资产=份额数
份额净值=(100000-50)
1.2=99950
1.20=119940元
在持有一段期间,如果基金取得7%的净值增长率,由于发生多次定期支付,而基民实际的收益是低于7%的。同理,在持有期间,如果该基金净值下跌了7%,那么基民的实际亏损也少于7%。
因此,有产品设计人士表示“定期支付基金的优点在于,把市场波动的收益进行平滑,把高收益年份的收益平滑到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年份。”
定期支付率高低影响基金收益率
“那么定期支付率不同,对基金收益有什么影响?”老秦不解。
从相关产品设计人士处获悉,不同的定期支付率,也会给基金收益带来一定的影响。
持有相同的期限,定期支付次数相同,定期支付率越高,基民持有的基金份额越少。这样在基金净值上涨期,在相同收益的情况下,定期支付率越高,基民持有的份额越少,净值上涨越少;定期支付率越少,基民持有的份额越多,收益越高。反之,同理。
“定期支付型基金每月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现金流,基民的客户体验会不错。”分析人士表示定期支付型产品究其本质,还是普通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除了分级基金的稳定份额,其它基金都无法约定收益,定期支付型基金也不例外。具体到每只产品的收益,还是要看基金经理未来对市场把握能力。